千古奇書《西遊記》
神韻舞台上《西遊記》的節目歷年來受到觀眾的喜愛,唐僧、孫悟空、豬八戒、沙和尚師徒四人的形象惟妙惟肖,深入人心。高科技天幕將孫悟空上天入地的神通真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。寓教於樂的故事發人深省,啓迪人心。那麼這些節目的出處——吳承恩的原著西遊記究竟是一部怎樣的書?在燦若星漢的傳統文化寶庫中,它為何佔據如此重要的位置呢?讓我們一探究竟吧。
《西遊》其書
《西遊記》成書於十六世紀的明朝中葉,作者吳承恩,講述唐三藏、孫悟空、豬八戒、沙僧師徒四人(如果算上白龍馬,則為師徒五人)西行求法的故事。
唐僧取經,在歷史上實有其事。唐僧,號玄奘,俗姓陳,名禕。洛州緱氏(今河南偃師)人,出生於隋文帝仁壽二年(602年),十一歲出家,年輕時就以其神悟,成為名滿京城、蜀中的名僧。
玄奘有感於當時流傳於中土的佛法紛亂難明,於唐貞觀三年(629年),從唐都長安出發,前往印度取經。途徑今天的新疆、中亞地區,歷時十七年,跋涉五萬余里,於貞觀十九年(645年)回到長安,取回梵文佛經六百五十七部。其後組織譯經,共譯出經、論七十五部,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。玄奘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佛學家、翻譯家、旅行家,對於佛法在東土的流傳,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。
唐代以後,玄奘西行故事廣泛流傳於民間,逐漸變得亦真亦幻、豐富離奇。明代中期成書的《西遊記》以玄奘求法故事為基礎,增加了大量的人物和奇幻多姿、趣味橫生的情節。《西遊記》一出,唐僧、孫悟空、豬八戒、沙僧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,「大鬧天宮」、「三打白骨精」、「三借芭蕉扇」等故事膾炙人口,成為中國文化十分獨特而又引人入勝的一部分。
取經緣起
取經緣起於如來佛普度眾生的一念。如來看四大部洲,只有南贍部洲,「貪淫樂禍,多殺多爭,正所謂口舌凶場,是非惡海」,於是動念要尋找一個大根器之人,讓他經歷千辛萬苦,到西天「求取真經,永傳東土,勸化眾生」。觀音菩薩領命,果然尋找到師徒五人,歷經九九八十一難,終於取得真經,五人同時修成正果。
話說唐僧師徒,各有來歷。唐僧前生是如來佛祖的二徒弟,名喚金蟬子。因聽法時打瞌睡,犯了輕慢佛法之罪,被貶下凡塵,托生成唐玄奘。
孫悟空本是東勝神州花果山水簾洞的石猴,因感人生無常,前往西牛賀州拜道家祖師修習長生不老之術,學會七十二般變化和筋鬥雲。後來因為爭鬥之心不除,大鬧天宮,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。
豬八戒本是天河裡的天蓬元帥,只因帶酒戲弄嫦娥,玉帝把他打了二千錘,貶下塵凡。沒想到走錯了道路,投在母豬胎里,變成長嘴大耳的醜陋模樣。
沙和尚本是靈霄殿下的捲簾大將,只因在蟠桃大會上,失手打碎了琉璃盞,玉帝把他貶下界來,在流沙河遭受飛劍貫胸的懲罰,忍飢耐寒、吃人度日。
那白龍馬,本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,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,被父王表奏天庭,告了忤逆之罪。玉帝把他吊在空中,打了三百,不日遭誅。
觀音菩薩來東土尋求取經人之時,正是唐貞觀十三年。唐太宗李世民召開水陸大會,請有道高僧,講經說法,那高僧正是眾望所歸的玄奘和尚。觀音菩薩化身成一個癩頭和尚,點化玄奘,去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,求取大乘佛法。於是太宗與玄奘結為兄弟,派遣玄奘去西天取經。
玄奘沿途收孫悟空、豬八戒、沙和尚為徒,犯罪待斬的小白龍也化作一匹白馬,充作唐僧的腳力。師徒五人,同心戮力,征服重重艱險,經過九九八十一難,終於功德圓滿。
《西游》之奇
《西遊記》之奇,奇在境界。和玄奘取經不同,《西遊記》的故事跨越四大部洲、十方世界,不管是玉皇大帝的凌霄寶殿、還是我佛如來的雷音寶剎;不管是四海龍宮,還是幽冥地府;不管是波濤滾滾的通天河,還是烈焰騰騰的火焰山;不管是女兒國,還是朱紫國,都成為取經者表演的舞台。其它雄奇、婉約、幽僻、險怪,種種境界,固無論矣。
《西遊記》之奇,奇在情節。石猴本是吸收了天真地秀、日精月華的一塊山石,說起出身,已然奇了。更奇的是,這石猴不滿足於花果山的富貴榮華、水簾洞的無拘無束,竟然發心修道。悟空學會七十二般變化,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的筋鬥雲,又在東海龍王的龍宮里取得可以如意變化的定海神珍鐵,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煉出火眼金睛,可以鑽天入地、呼風喚雨,已然奇了。更奇的是,縱然這猴頭神通廣大,仍然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。美猴王有真假、唐僧有真假、雷音寺有真假,已然奇了。更奇的是,連在西天極樂世界求取的佛經也有真有假。其它車遲國鬥法、五莊觀竊參、子母河懷胎、木仙庵談詩,種種奇情壯采、妙想天外,固無論矣。
《西遊記》之奇,奇在人物。在《西遊記》的世界里,不光有世上凡人,還有多到數不過來的神佛仙怪;神佛仙怪里,不光有佛家的如來、菩薩、羅漢、金剛,也有道家的玉帝、王母、老君、天王;不光有正神,也有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、魑魅魍魎。師徒五人裡面,白龍化馬已然奇了,更奇的是沙僧在流沙河吃人度日,一旦皈依正法,則吃苦耐勞、道心甚堅。豬八戒好吃懶做、色心不去,入贅高老莊,已然奇了,更奇的是孫悟空悟性奇高,善能降妖捉怪,以通天入地之能,一心保肉體凡胎的唐僧去西天取經。最奇之處,還是聖僧玄奘,一旦誓上西天,則九死不悔,雖然取經路上,處處都有要吃「唐僧肉」的妖魔鬼怪,憑了四位高徒的扶持和各方神佛菩薩的保佑,每次都能逢凶化吉、遇難呈祥,終於得上雷音,功德圓滿。
玄機妙理
俗話說:「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門道。」普通讀者欣賞的是《西遊記》情節的熱鬧離奇,語言人物的詼諧風趣,但瞭解中國修煉文化的讀者就不難發現,作為一部以修煉為主題的小說,《西遊記》處處充滿玄機妙理。
唐僧收悟空為徒之後,遇到的第一難就是六個剪徑強人,「一個喚作眼看喜,一個喚做耳聽怒,一個喚做鼻嗅愛,一個喚作舌嘗思,一個喚作意見欲,一個喚作身本憂」。這六個強盜,隱喻佛家所說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「六根」,打死六個強盜,意味著排除肉體感官給修煉人帶來的干擾與煩惱。
九九八十一難,每一難都對應著修煉人應該去掉的執著心。破除這些關和難,重要的不是消滅有形的妖魔鬼怪,而是修煉人內心的魔障。所以,八十一難當中,有些針對的是唐僧的怕心,有些針對的是悟空的爭鬥之心,有些針對的是八戒的貪、懶、色心。
第五十回,悟空出去化齋,唐僧、八戒、沙僧到了一處舊宅院,看到桌子上搭著幾件納錦背心兒。此時天氣寒冷,八戒、沙僧忍不住誘惑,要「試試新,晤晤脊背」。沒想到才將背心套上,霎時間背心就把兩個「背剪手貼心捆了」。悟空歷盡波折,方才請到太上老君,降伏了這只「金兕大王」——原來是太上老君的青牛。
第五十六回,悟空打死一伙山賊,唐僧怪他殺傷人命,念緊箍咒要趕他走。這時的悟空,已然起了嗔心。雖然經菩薩解勸,悟空答應回去保唐僧取經,但假悟空已經乘機到了唐僧身邊,用金箍棒「望長老脊背上砑了一下」,把唐僧壓得昏暈過去。沙僧去花果山尋悟空要包袱,見悟空高坐石台之上,聲稱要自去西方拜佛求經。沙僧復去南海尋觀音菩薩,到了菩薩處,卻發現悟空亦在此等候。沙僧遂與悟空同回花果山,果見一「行者」坐在高台上,飲酒取樂。兩個悟空一般無別,真假悟空拉拉扯扯、且行且鬥,從花果山打到南海,從南海打到天庭,連托塔天王的照妖鏡也分辨不出誰真誰假。最後還是如來佛祖,認出假悟空是與真悟空同像同音的六耳獼猴。
從修煉角度,這六耳獼猴到底是誰,並不難理解。悟空被唐僧訓斥,嗔心大起,這六耳獼猴,恰是悟空嗔心魔性的體現。第五十八回回目,「二心攪亂大乾坤,一體難修真寂滅」,和回末詩的「神歸心捨禪方定」,點出了假悟空實為真悟空的魔性幻化而來,能夠「神歸心捨」,假悟空自然就消失於無形了。
除了假悟空,師徒一行將要達到西天之時,又無端遭逢了「小雷音寺」之厄。第六十五回,取經人來到一座高山,其中寶剎,真個畫棟雕梁、霞光瑞靄,除了悟空看 出其中有些凶氣,唐僧、八戒、沙僧,慌忙下拜,妖怪把師徒幾人盡皆擄了去。最後還是彌勒佛出手,收伏了黃眉老怪,助唐僧師徒解了這一難。從修煉角度看, 「小雷音寺」這一難,可以理解成修煉的法門有真有假,一直到修煉的最後一刻,都存在著對修煉人的考驗。如果錯入了歪門邪道,必然無法修成正果。
《西遊記》第九十八回,阿儺、伽葉兩尊者向唐僧師徒索賄一段,最稱解人難索。唐僧師徒歷盡萬苦千辛,終於來到西天雷音寺,阿儺、伽葉兩尊者奉如來之命,帶唐僧師徒到寶閣之中,拿取經卷。兩尊者向唐僧索取人事(禮金)不成,傳與他們無字之經。行者向如來告狀,沒想到佛祖也和兩尊者一樣口氣:
「你且休嚷,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,我已知矣。但只是經不可輕傳,亦不可以空取,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,曾將此經在捨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,保他家生者安全,亡者超脫,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,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,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。」
兩尊者帶領四眾復到珍樓寶閣之下,仍然向唐僧索取人事。唐僧無奈,只好命沙僧取出唐王所賜的紫金鉢盂奉上。阿儺「把臉皮都羞皺了」,卻「只是拿著鉢盂不放」。
這個情節,歷來被人當作吳承恩的諷世之筆——連西天極樂世界也存在貪污納賄的情事。其實,修煉人要把一切執著之心全都修去,才能功成圓滿。唐僧對紫金鉢盂的貪戀,其中既有貪財好物之心,又有對唐王的人情,而這些恰恰都是修煉人要修去的。如果不能把這些心一並修去,就是有漏的,就談不上功德圓滿。
唐僧師徒取經路上遭逢的每一關每一難,都出自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的精心安排。黃風怪是靈吉菩薩的靈山腳下一隻得道的黃毛貂鼠,黃袍怪是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木狼,回到天宮,玉帝叫他「帶奉差操,有功復職」。金角大王、銀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金銀二童子。靈感大王是觀音菩薩蓮花池里養大的金魚。獨角兕大王是太上老君的坐騎。黃眉老怪是彌勒佛面前司磬的一個黃眉童兒。青毛獅子怪、黃牙老象怪是文殊、普賢的坐騎;大鵬雕是如來佛的舅舅。觀音菩薩利用生命之間的因緣關係,既了卻了生命之間的業債,又幫助唐僧師徒修心去業,修煉圓滿。
《西遊記》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修煉文化,書中的情節、人物、對話、詩詞,全都大有深意,讀者不應視為等閒,輕輕放過。神韻藝術團把一個又一個西游故事搬上五大洲的舞台,在給觀眾帶來歡笑的同時,也在向人們普及修煉文化的內涵。在全世界從新了解、體認中國傳統文化的今天,《西遊記》這中國古典小說中的瑰寶,必將更加綻放異彩!